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金错刀:互联网创业进入第二阶段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0-01
金错刀
文/金错刀
在互联网创业的第二阶段,仅靠“奇”则远远不够,要靠“以正合,以奇胜”
换句话说,中国互联网的创业者们在“奇”的玩法上绝对是世界级水准,但是在“正”的方面却是第三世界水准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最近,在中国互联网的一波又一波整治风暴下,“忧伤”正在成为一个热词
“忧伤”的背后,是互联网界弥散的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感
就像朱骏在微博里的言论,“网络一代是应该考虑大局中局小局的符合了
”特别对那些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而言,一股巨大的无力感正在酝酿、积聚
但是,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史向来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忧伤,你唯一能相信的就是如何战胜这种“忧伤”
要战胜忧伤,你就必须提前一步洞察:这股风暴背后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商业大变局?
我认为,硅谷策略大师杰弗里
摩尔关于“品类成熟生命周期”的说法同样适用于中国互联网,他把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A阶段,早期市场;B阶段,成长型市场;C阶段,成熟市场;D阶段,衰退性市场;E阶段,生命终期
中国互联网已经走过第一个十年,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它最先吸引的是技术热衷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
在中国互联网第二个十年的今天,以这轮互联网整治风暴为转折点,中国互联网也许真正进入第二阶段——成长型市场,市场的增长率和利润率非常可观,不仅吸引了技术主义者的眼光,也吸引了传统厂商或主流公司的大规模进入
最为致命的是,游戏规则正在发生的变化
在互联网创业的第一个阶段,它的关键词是“以奇胜”,互联网创业公司以一个IDEA成为财富英雄的故事比比皆是
另外,出奇制胜、打擦边球、流量至上主义、盗版潮流,以及创新缺乏、尾灯战略盛行等
笔者曾看到一个制作假发票的励志口号:以质量求生存,以掠夺求发展
这种类似的口号也可以用在不少互联网创业模式上,他们很重视用户体验的质量,也依赖于以盗版、涉黄、打擦边球等掠夺式的路子
在互联网创业的第二阶段,仅靠“奇”则远远不够,要靠“以正合,以奇胜”
换句话说,中国互联网的创业者们在“奇”的玩法上绝对是世界级水准,但是在“正”的方面却是第三世界水准
对创业者而言,这也是进入主流的代价
事实上,这种“以正合”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你可以在一些中国互联网的成功创业者身上找到这种“正”的基因
但是,当下,这是一种痛彻骨髓的反思:
反思一:化劣势为机遇
这是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一个最关键的“正”基因,你很难想象中国这个版权保护这么落后的国家会成为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你很难想象QQ这种即时通讯会成为一个平台级的应用
他们通过创造克服困难实现机遇的商业模式,为自己找到了大机会,也为后来者制造了门槛
这是一种正向的利导思维,正如马云所说的,不能总是为失败找借口,而不为成功找方向
“中国互联网公司倒下多少家?5000家都不止!”
反思二:价值观的反思:先问是非,再问成败
这两天举办的冬季达沃斯上有一句反思的话“需要所有人反思价值观”
对中国互联网而言,也到了所有人反思价值观的时候
成王败寇,只以成败论英雄仍是我们的价值观主流
这方面,《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长刘东华的说过一句话,或许是一种新价值观的方向:先问是非,在论成败
问清是非才能取得更持续性的成功
反思三:不要做一个掠夺型的“产品挑选人”,要共赢
不管是硅谷,还是中国互联网,“产品挑选人”都是一个最杀手级的存在
“产品挑选人”的核心技能就是从众多想法中挑选出最关键的产品,并将之商业化
在第一阶段,掠夺型的“产品挑选人”几乎是大多数,在第二阶段,共赢型的“产品挑选人”才是主流
最近,我们对一轮VC的调查发现:新兴媒体类网络公司所受创伤最大,网络游戏基本不受影响,电子商务公司则更加炙手可热
而媒体类网络公司一向是“掠夺”式产品的高发地
反思四:忘掉用户体验,发力技术创新吧
我曾经让谢文对马化腾、马云、陈天桥、李彦宏这四个大佬的互联网十年做过梳理,一个共同的基因是应用创新
说得更鲜明点,中国互联网公司都是用户体验高手,都是针对中国特殊国情而创新的高手
但是,在互联网创业的第二阶段,仅仅用户体验远远不够,相对杀入互联网领域的传统大佬而言,用户体验并不能构成关键性的门槛
你看央企大佬中粮在我买网、中粮生产队方面的用户体验创新就更能发现这种紧迫感
目前,“贸工技”仍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的本质,接下来,技术创新者必然会获得更强悍、更有力的尊重
在1月28日的达沃斯论坛上,德勤首席执行官JamesQuigley说,“谴责不需要智慧和勇气故无助于解决问题,我建议永远地结束谴责游戏
”这话如雷贯耳,中国互联网的创业史上,一向不是谴责游戏高手的天堂,它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并重的破冰者
在中国互联网这个一向不缺乏“不确定性”的战场上,如果你还在玩谴责游戏,那么等待你的只是竞争对手的偷笑
.tomadd_s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