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东莞电子商务尚未发掘 有市场无环境(2)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0-02   三问:政府如何协调外来企业和本土企业   市经信局认为,如果能加大对本地化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将对东莞税收的增长作出直接贡献,同时将极大地促进本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整体提高东莞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008年,阿里巴巴、淘宝网高调进驻东莞淘金
据业内知情人士称,阿里巴巴去年在莞吸纳会员可能有900多家,这个数字并不突出,但相对其比本土电子商务网站贵好几倍的会员费,可见阿里巴巴在莞的“吸金”数还是相当可观的
  相对而言,本土电子商务企业就显得黯淡很多
一种恶性循环逐渐体现出来,由于东莞本地欠缺创新模式的企业,东莞本地的大客户、黄金客户往往选择与周边城市(如广州、深圳)的服务商合作,随着外地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等在东莞不断扩张,由于东莞没有针对本地化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此消彼长,导致东莞电子商务本地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大部分本地电子商务企业运营举步维艰,日渐式微
  “东莞在电子商务发展上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
”广东省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黄伟群直言,“市场是敞开的,但是从长远来看,政府在培育电子商务发展时,应该着重培养本地龙头企业
”   华南师范大学电子商务系主任邓顺国告诉记者,打造东莞自己的本土电子商务平台很关键,虽然本土企业的起点不及“阿里巴巴”知名,但是其起源于东莞,了解本地市场,并且税收也留在东莞
“东莞现在是有市场没有平台,这种制造资源找不到多样化的流通渠道转出去,就是资源浪费
”邓顺国说,“阿里巴巴举行年会时,浙江政府能够为其施行交通管制,这也体现了政府对‘龙头企业’的爱护,对此东莞政府也要借鉴这种重点扶持发展的经验
”   市经信局在调研报告中也写到,本地化的电子商务企业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能为市一级财政创造较大的税收,但现有政策对本地电子商务企业扶持不够
  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莞市纳入财政扶持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没有设定准入标准,也不要求成立当地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
如2009年7月印发的《关于我市企业申报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补充通知》(东外经贸〔2009〕77号),东莞选择了十家电子商务平台作为扶持外贸型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渠道,这当中九家为外地企业,只有一家为东莞本地企业
  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数据,全市共有941家企业获得应用电子商务平台的项目资助,资助资金合计2725万元
其中应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获得财政资助的企业有717家,占比76%,资助资金合计1873万元,占比69%
  对此,市经信局也在调研报告中表示,从资金的分配情况看,该专项资金投放的集中度过高,超过大半以上的扶持资金集中在阿里巴巴一家,未能体现财政扶持政策的普惠原则
“导致我市现在绝大部分的电子商务交易资金支付主要发生在外地平台企业,对我市税收没有直接贡献”
  市经信局认为,如果能加大对本地化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将对东莞税收的增长作出直接贡献,同时将极大地促进本地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整体提高东莞现代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市经济与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炯贤:东莞诚信体系建设今年展开   在对东莞新的城市定位中,信息产业被摆在突出位置,而用信息化去“包装”东莞制造,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起来,已成为共识
这当中,电子商务扮演着入门级的关键角色
  《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确立珠江三角洲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地位”的要求,东莞身为珠三角重点城市之一,在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上有哪些举措和思考呢?目前东莞电子商务发展远远落后于江浙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深穗两市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东莞又将如何应对?为此记者专访了东莞市经济与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市经信局”)副局长刘炯贤
  在资金扶持电子商务上落后了   记者(以下简称“记”):去年出台了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这里面电子商务这块有多大比重?   刘炯贤(以下简称“刘”):专门针对电子商务的应该是很少一部分了
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是每年3000万,且涵盖的范围较广
当时我们在立项当中没有单独提到电子商务这块,当然可以在“重大专项”这部分体现出来,重大专项部分就有十几个,分配到电子商务上就很少了
  相比江浙、福建等城市,我们在资金扶持电子商务上,走在后头了
2009年,由杭州市财政每年新增安排3000万元资金,建立“电子商务进企业”专项资金
福建从2007年起连续3年,每年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年3000万,扶持1万家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广州从2005年开始累计投资2亿元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之都,未来3年广州市政府计划投资3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扶持资金,以补贴1万家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而东莞现在能够依托就是外经贸局的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和“商贸东莞”的小部分资金,前者主要针对外贸,后者针对内贸的小部分
我了解了一下,“商贸东莞”工程实施4年来,在电子商务这块只花了170多万,这个数字远远满足
返回上页
上一篇:亚马逊向出版商妥协下一篇:东莞电子商务尚未发掘 有市场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