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网购打假需要怎样的法制与舆论环境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1-05   阿拉木斯中国电子商务法律网总裁、网规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正确理解网购平台及其责任?网购平台营造生态、成就千万网商、流通亿万网货、促进就业、拉动消费、铸造新文明
但当我们津津乐道于这一切时,也请同时理解网购平台的另一面:正因为是“散养”,且是虚拟化的,所以平台不可能对其上的网商、网货有很强的控制力,请不要把平台打假完全等同于网店打假!如果淘宝等网购平台仅仅是一家家网店,就不会有今天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和新商业文明,也没有如此欣欣向荣的电子商务生态圈
我们不可以“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新商业文明带给我们惊喜与憧憬,但一定伴随着同样多的荆棘和挑战,希望能有更多的客观、冷静、辩证的思考和眼光!   许多人注意到,当下关于淘宝等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对网商售假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淘宝等也因为常常因此被置于风口浪尖
虽然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企业、媒体、消费者、网商看待这个的问题的视角会有所不同,结论也自然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认清这个问题前,几个基本的前提还是应该可以取得共识的
  网购平台并非卖家   我们看到,淘宝等网购平台自身并非网商,并不在这个平台上向消费者出售商品或服务,不可以用对待卖家和商场的打假要求去要求淘宝
同时,我们也不可以把淘宝与现实生活中的苏宁、家乐福等商场、超市类比,因为苏宁电器中的某一个品牌企业卖出货物后,开的都是苏宁的发票,而判断卖家的主要标志就是发票的出具单位,而淘宝是不为消费者开这样的发票的
  同样道理,我们还不可以把淘宝和卓越、当当、京东、凡客类比,这几家也基本都是处于销售者的地位,并因此出具发票,或者说,他们正是网上的苏宁、家乐福
  所以,当我们发现淘宝上的假货时,至少不可以对待苏宁、家乐福、卓越、当当相同的态度去指责和要求它,最朴素的一个原因就是,淘宝无法控制物流,不可能像这些网上、网下的销售者一样去逐个辨识商品的真假和质量
  难与线下实体全对应   除了苏宁、卓越这些商家外,还有没有可能和淘宝法律地位类似的主体?可能有人会举出像天意这样的卖场或农贸市场,虽然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一方面,毕竟物理的空间概念和关系与虚拟的空间关系还是大不相同的,问题还是出在不可能当面核实每一个信息与实体的一一对应上;而另一方面,淘宝提供的服务又远比天意这样的卖场复杂得多,如信用服务等,即便是线下的苏宁、家乐福,我们也没有看到类似的服务
  也就是说,淘宝就是淘宝,无法找到和其性质与法律责任完全对应的线下实体
如果要归类,可以类比的只有线上的eBay、拍拍等,或者说,这是一类全新的只存在于网络上的经营主体
在责任和义务的界定和要求上自然也需要新的眼光和态度
不可以简单地去移植、复制和粘贴
  仍是软件和信息服务   无论是店铺工具软件、搜索软件服务,还是交易平台技术服务、广告服务、信用查询技术服务,这些服务的本质都是自主创新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和信息范畴内的服务,即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中承担责任的前提是信息本身具有明显的违法侵权性,淘宝等信息服务提供者可以一般的常识辨识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基本考虑,我国的《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   这里的关键词是“知道”,即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责任的前提是明知,否则不能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然,有人会问,很多假货在淘宝上,大家都知道,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但我要说的是,这里的假货需要打引号
只能说,对于有些产品,从信息上判断,确实有假货的嫌疑,淘宝和大家一样有权利怀疑其是假货,但一定要注意!“怀疑”不等于“知道”
  在掌握确凿的证据之前,任何怀疑都只能停留在认识层面,包括淘宝在内,都无权采取任何实质措施
淘宝不是公安局、法院,无权采取任何调查取证手段和强制措施
就像我们不能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推断他一定是坏人一样,“以事实为依据”,以及“无罪推定”都是最基本的法制原则,违背了这些原则,包括淘宝在内,才是赤裸裸的侵权违法,是对法制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最大破坏
  当然,还会有人说,既然怀疑了,就一家一家、一件一件去查实呗
知道吗,早在2008年,eBay就面临类似的指责,eBay当时的回应是,2008年eBay上约有2600万件商品,逐一检查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
那么,2010年淘宝上的商品数大概是多少呢?8个亿!   价格不是辨伪唯一要素   也有人会说,上万元的高档手表,淘宝上只卖几百元,难道不可以判断是假货吗?对此,我们说,不仅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单纯凭借价格判断假货的法律依据,法律也没有给交易平台这样的授权,在2006年的一起“彪马股份公司诉淘宝网侵犯商标权案”中,法院完全没有接受持这样观点的原告的主张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淘宝影响太大了
但当我们翻到那些与淘宝无关的案例
返回上页
上一篇:解析互联网扎堆赴美上市原因:创业板不够给力下一篇:南方报业借壳上市内部人心存隐忧:21系仍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