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落后雅虎急需再创业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0-03
孙进
两位年轻的创始人光着脚坐在杂乱的房间里,姿势放松,脸上泛着年轻的光彩
在近日回顾雅虎十五周年历程时,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和大卫·费罗把他们15年前创立雅虎时的照片贴了出来,照片仿佛喻示着“光脚不怕穿鞋的”创业精神
不过,这样的创业精神,似乎没有真正被雅虎发扬光大
现在雅虎早已饱尝一度成功后“裹足不前”的痛苦
复兴的道路是如此艰辛,超越者谷歌的身影似乎已经遥不可及
无奈现状
“我们有独特的机会,创造一个产业,塑造网络世界
”这是杨致远在博客上的回忆
15年前,他和费罗开创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历史
他们想利用免费的服务,从广告获取营收
但当时的观点是,业务需要付费,没有几个人会想到广告能成为互联网的主要收入来源
当然,杨致远证明了传统的观念是错误的,1995年8月,第一个互联网广告成为雅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开创了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时代,其依靠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服务赢得流量并换取广告的模式,被所有门户网站所采用
雅虎成为了第一个家喻户晓的互联网网站传奇,并一直拥有全球访问量最大网站的地位,直至谷歌在2008年将其超越
在互联网商业和技术发展史上,雅虎从领跑到逐渐落后
15年后,取代杨致远成为雅虎新CEO的巴茨在雅虎公司成立15周年之际甚至这样表示:今天,她不会转让雅虎,因此也没有一个价格
如果当年她在雅虎且微软每股出价36美元,她就会将雅虎卖掉
当年,微软出价为每股31美元,而杨致远致使交易流产
她力图证明雅虎现在价值的方式是列出一大堆数据,比如雅虎每月服务全世界6亿网民,每月通过雅虎网站和工具发布的信息有1000亿条,3.6亿人在使用雅虎邮箱
但雅虎还有什么创新的互联网应用和模式呢?这似乎难觅踪迹
微博、视频、社区、搜索等都不是雅虎所擅长
巴茨谈到的是产品线重组,她要砍去一些非核心资产,让雅虎更关注主打业务
今年,雅虎对于那些雇员在100人以下、能够带来新的用户、新的领域和分析工具的小公司比较感兴趣
巴茨似乎已经把创新的路径放到了对外收购上
福祸相倚
第一代互联网巨擘的荣光似乎都淹没在了历史的角落中
199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生杨致远和同窗大卫·费罗在一辆拖车里建立了雅虎(Yhaoo!),一开始是提供互联网导航服务
就是在互联网的蒙昧状态下,雅虎的分类网络导航信息库由杨致远和大卫手工完成,覆盖了几十万个独立站点
随后杨致远经过与多家公司的谈判,最后得到网景公司的帮助
1995年1月,网景浏览器一个最重要的按钮——网上搜索指向了雅虎
当网景浏览器的用户点击那个按钮时,他会被带到雅虎,雅虎因此迅速成名
在利用风险投资方面,雅虎也引领了风潮
1996年互联网第一品牌的效应逐渐在全球呈现
当年雅虎正式上市,上市后一年,雅虎仍亏损
雅虎凭借导引类的搜索引擎起步,将其发展为全球访问人数最多的网站和互联网第一品牌,而当时目录服务搜索引擎的竞争虽然很热闹,但并没有盈利模式,因此雅虎开始了转型,开始直接在自己的站点上提供服务内容,并开始扩大在页面上放置广告
新闻服务是第一步,随后雅虎开辟了天气预报、股票信息……通过不断增加服务项目,雅虎成功地实现了重新定位:成为各种信息服务的综合门户载体
雅虎的海量信息不断吸引用户并增大黏度
为了进一步扩大稳定的访问流量,雅虎不断开发提供新的服务内容,刺激出更大的流量,广告随之而至
可雅虎没有想到,日后的危机在其如日中天的时候开始酝酿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没有打垮雅虎,雅虎的危机起始于2000年给谷歌的一个机会
2000年,雅虎开始把搜索引擎业务外包给谷歌,并宣称其为“互联网上最好用的搜索引擎”,因为当时搜索引擎没有大规模盈利模式,雅虎门户网站的显示型广告才是主流模式,所以雅虎并不在意搜索
雅虎在2000年按年向谷歌支付了720万美元的搜索技术服务费,这笔资金雪中送炭,帮助谷歌随后高速发展起来
斯坦福大学的两位校友联手创建的谷歌,最终颠覆了另两位校友所创雅虎的美好年代
创新哪去了?
谷歌上市之前,雅虎是其早期投资人,可以定期看到其财务数据
财报清楚地显示,谷歌的搜索广告发展速度惊人
按关键词竞价排名,按点击付费的模式,开发了中小企业的互联网广告“长尾”,让所有的企业都能高性价比和精确衡量效果地投放广告
雅虎内部曾有对谷歌崛起的担忧,但等雅虎终于开始反应,整个市场局面已经发生了改变
2001年5月,雅虎开掉了CEO蒂姆·库格尔(TimKoogle),任命职业经理人特里·塞梅尔(TerrySemel)为CEO
雅虎已经意识到,自身既没有掌握自有搜索技术,又缺乏处理搜索广告的软件
当时塞梅尔向谷歌提出收购,但与谷歌的谈判以失败告终
2002年12月,塞梅尔以2.35亿美元收购了另外一家搜索引擎Inktomi,并在7个月后以16亿美元收购了Overture,而且抛掉了手中持有的谷歌股份
但没有人预见到,短短几年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