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IT经理世界:谷歌中国的非典型撤离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0-01
冰石
在百度被黑客攻击后的第二天,谷歌意外地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或将全面撤离中国市场
理由是不愿再遵守中国对信息的监管制度
这是一个让人既惊讶又值得玩味的举措
撇开其他因素不谈,仅从商业角度出发,谷歌在中国的撤离并不像原来的那些互联网巨头如eBay、亚马逊等公司撤离中国时采用的举措,而是以一种断腕姿态展开
所谓兵行险着,这也未尝不是个博弈与谈判的办法,何况目前还只处于在自己的官方博客上给出态度的阶段
谷歌进入中国已有4年,在中国的搜索市场上落后于百度排名第2,占有率在30%左右,每年收入约为20亿元人民币
这些收入在谷歌全球收入中仅占1%左右
谷歌在中国很努力,但做得也很窝火,对这样一个个性强烈的公司来说,是相当难以接受的现实
从过往的做法来看,谷歌一直以自己的技术为傲,在与各个行业的势力交手之时,都表现出来一种强悍的态度
无论是在与出版业还是广告业,抑或是手机业,都对原有的势力进行逐个挑战
谷歌撤离的真正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商业本身的因素,也有非商业的因素
我们只能通过一些具体的商业事件来揣测一下谷歌中国有可能撤离的缘由
侵权风波
新闻集团CEO鲁珀特·默多克就一直在抨击谷歌:“一些人只是四处搜掠,他们窃取了我们的新闻故事,他们没有支付任何东西就将东西拿走
”这些抨击同样也让中国的作家们感同身受
2010年1月12日,在谷歌宣布或将撤离中国的前一天,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以下简称文著协)与谷歌的第四轮谈判临时推迟,之前声称将正式道歉的谷歌突然“变卦”,这也预示着这桩备受关注的“谷歌中国侵权门”更加复杂和解决的艰难
文著协副总干事张洪波这样回忆事件最初起因:“在谷歌公布声势浩大的数字图书馆计划后,他两个月内闭门不出,一心趴在了谷歌数字图书馆中,随着深入的调查,在570位中国作者的17922部作品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谷歌非法扫描上网,而这仅仅是查出来的冰山一角……”
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是否可以先使用再分成?只扫描摘要算不算侵权?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折射出传统出版行业与互联网行业在走向融合中所面临的重大分歧:出版行业历来以内容作为收入来源,所以将版权视为生命,一直都是“先授权后传播”;而互联网行业则不然,奉行先免费传播以吸引用户和流量,然后通过广告等其他方式再获得收入
这显然不是传统出版行业所能接受的商业模式
2009年12月29日,作家棉棉以其作品《盐酸情人》被谷歌数字图书馆非法收录为由状告谷歌,掀起以个人身份起诉谷歌侵犯版权的第一案
而与文著协的谈判也使得谷歌在中国的侵权风波进入更加难以预料的阶段
事实上,谷歌目前面临的处境可谓是进退维“谷”、四面楚“歌”
在刚刚结束的一场官司中,谷歌已然落败
2009年9月,法国出版商协会、作家协会和出版商联合把谷歌告上法庭,认为谷歌图书搜索服务侵犯版权
2009年12月18日,法国巴黎一家法庭裁定,谷歌公司在未经授权情况下扫描收录书籍的做法构成侵权,须向出版商赔偿30万欧元,并向法国出版商协会和作家协会象征性地赔偿1欧元
克里斯·安德森的新作《免费:商业的未来》大胆断言:免费将是21世纪全新的经济模式
根据克里斯·安德森的说法,这种新型的“免费”商业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数字化内容的成本和价格会不可避免地趋于零
显然,这正是谷歌所希望,并在逐步实施的
但问题是,传统出版行业很难认同这样的模式
当两个行业在数字时代融合之势不可阻挡时,应该以谁的规则来主导行业的未来呢?强势的谷歌将互联网的游戏规则强加给这些传统行业,使得习惯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出版、媒体乃至广告行业都被迫人人自危,拿起维权武器公开抵抗
而在中国,谷歌更是遭到了出版行业的空前“抵抗”
权倾四野
谷歌的野心无处不在,但环境因素和政治因素非常特殊的中国却使它的野心很难“落地”
哈佛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BenjaminEdelman统计,在互联网广告领域,除了中国和韩国等少数国家,谷歌的搜索广告份额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占有率都在9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9%
垄断给谷歌带来了十足的底气,即使是航空公司这样的大广告主在跟谷歌议价谈判时,都没有丝毫反抗能力
垄断也为谷歌带来了用户信息和数据,使其得以继续垄断并将垄断触角伸向更多的领域
BenjaminEdelman表示,谷歌在数据排他性方面的做法给广告主在不同网站复制信息方面设置了障碍,例如谷歌的AdwordsAPI是谷歌提取和输入信息的体系,它不可以在非AdwordsAPI账户和AdwordsAPI账户间进行信息复制和转移
这个条款使广告主们很难在不同网站间彼此复制信息,这更助长了谷歌的市场垄断
美国知名IT网站PCWorld在2010年初评出谷歌今年应该做的10件事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建议谷歌打消用户顾虑,明确告知用户其所搜集的信息不会被滥用
这也体现出人们对这家网络巨头迅速扩张膨胀的谨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