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第三极书局关张 超五成民营书店已倒闭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0-01
本月20日,开业仅3年半的第三极书局寿终正寝
曾几何时,这个全国最大的民营书店在万众瞩目中华彩亮相
强调经营特色、服务质量、打折促销,在万众礼赞中屹立于书店经营潮头,但和咫尺相邻的新华书店3年较量过后,最终难逃一死
从叱咤京城到“败走麦城”,“第三极”的经历似乎向我们揭开了目前民营书商经营上的尴尬现状
如今,不光是第三极书局,连风入松、三联书韬也陷入了倒闭传言中
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副会长王笑东坦言,“过去的10年内,超过50%的民营书店已经倒闭”
中国民营书店,未来将呈现何种格局?
3年亏损7800万元
2006年7月15日,第三极书局在位于北四环繁华地段的中关村第三极大厦内正式营业
当时的第三极书局雄心勃勃,打出的标语是“全球最大全品种书店现身京城”
书店营业厅面积近2万平方米,店内有30万种图书和10万种音像制品
“第三极”正式营业的第一个月,推出了8.5折的优惠酬宾活动
毗邻第三极大厦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在同一天以全场7.5折的价格“应战”
并将这一折扣持续了将近3个月
第三极只得从第二个月起实行8折,并于9月将折扣降为7折,一直持续到10月20日
去年,第三极书局为了降低房租而毅然决然地决定搬迁
当年10月,第三极书局搬迁至昊海楼地下一层,在原来的国林风书店重新开业,店名改为第三极书局国林风书店
本月20日,第三极书局正式关张
这3年第三极书局交出的答案仅仅是——书局存货总码洋147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02万元、货币资金30万元,主要负债供货商应付账款约2000万元、储值卡约400万元、中关村文化应付款500万元,净资产负1800万元,总亏损约7800万元
而从书局存货总码洋仅1477万元可以看出,第三极书局陷入经营困境的时间已经很久
第三极书局的倒下,让更多民营书商心惊胆颤,民营书商究竟陷入了怎样的困境?
“出力不挣钱”的市场
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北里附近的图书批发市场
一本本崭新的图书在这里只用8折的价格就能买到
而处在图书批发市场核心地段的一家门店里,记者见到了书商郑大姐——略有疲惫的面容、专注毫不懈怠的眼神
在这小小的30平方米门店中,伴随着“人与书”的日子,她已经度过了10年
“整个市场,像我们一样经营图书销售的书店有200多家,只有70%的人坚持下来
”回忆起早期图书批发市场的繁荣景象,她难掩心中的一丝兴奋,嘴角露出微微的笑容,“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挣钱很轻松”
10年前,郑大姐销售的图书虽然只有1000多种,但代理了30多家出版社的图书
“尽管图书种类少,但却很好卖
过去图书品质好,内容也受欢迎,客户买了从不退货
”短短的几个断句,郑大姐勾画了当年图书销售的情景,在当年,郑大姐最多卖出的图书是吴小莉的自传,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就卖出了近6万本
而现在郑大姐一月能卖出去的图书撑死了只有1万本
如今,郑大姐依旧经营着这家30平方米的小店,代理的图书增加到了1万种,涵盖了近300家出版社、图书公司的图书,干活的伙计也增加到了7个,但是郑大姐赚到的钱却在一个月一个月地减少
“以前出一本书的周期要两三个月,现在出版周期是一个月
图书品种虽然多了,可是卖不出去了
雷同跟风的太多,书的品质也在下降,以前一种书可以卖到几千、几万本,现在一种图书也就能卖四五百本,甚至有的书只能卖出几册
几种图书的销售量相加也难有以前一种图书的销量
”在跟随郑大姐的一天生活中记者发现,除了日常销售图书外,她和伙计们每天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进货、退货、货换货
此外,郑大姐还要为每年40万元的房租加水电费,以及8万元左右的人工工资不停地发愁
“别看我经营规模壮大了,但赚的却更少了
”郑大姐说道,“现在没人愿意再到书店来买书了,书的质量不断下降,我们只有薄利多销,多代理几家出版社的图书
就这样一个月卖出5000本书就不错了”!
“我们现在挣的钱,才真的是辛苦钱,现在不知道比以前忙多少倍,收入却没以前挣得多
”郑大姐无奈地说
民营图书销售陷入低温期
“如今民营图书销售市场像是今年北京的冬天一样
”北三环附近一家民营书店的李棚昆感慨而发
他从事这一行当已经超过10年,在圈内算是老资历了
回顾过去,他不无悲伤:“这10年下来销量是一年比一年低
以前最开始我是做图书批发的,整个图书市场都是人
整天干这干那的,日子很充实,一天不知道怎么就过去了
”可是现在,李棚昆坐在书店中,喝着不知沏了多少遍的茶水,望着冷清清的书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李棚昆的这家书店不足100平方米,有两三万种图书,六七个伙计时而打包、时而搬运、时而又在无所事事地发呆
“现在从事这一行的都是在吃老本,靠以前挣的钱撑着
”李棚昆貌似自嘲地说道
他没有透露现在一年能挣多少利润,不过他肯定地说:“现在的收入只有10年前的1/10
”地处在黄金位置,加上房租,所有的开销成本占了利润近七成的李棚昆,望着门外的大雪,心里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