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 NEWS CENTER
新浪“围脖”走有中国特色微博道路
上海网站建设 | 上海网站设计 时间:2010-01
In-Stat中国分析师兰天
微博Twitter在国外的迅速发展壮大刺激了国内不少创业者,饭否、叽歪等twitter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出现
但是随着这些先驱们逐渐因为政策性原因变成了“先烈”,“新浪围脖(http://t.sina.com.cn)”,这个出身名门的微博网站开始崭露头角,不仅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还迅速抢占了市场,成为目前最为成功的微博客
新浪微博的特点
在开心网、人人网等SNS网站上,社区功能是第一位的
例如很多人注册开心网是因为他的朋友在上面,或者期望恢复与原来的同学、朋友的联系
用户和他的朋友在这些SNS网站上产生互动:聊天、分享视频、图片或者文章
而与这种双向的信息相比,微博用户的使用目的更多的是单向的接收信息
大多数用户选择关注李开复、姚晨,并不是为了想跟他们交朋友;而是为了看看他们最近有什么新鲜事,或者他们对一些新闻的看法或者评论
这种弱化了社区特性的单向关系,使得微博越来越像是一个媒体
如果说IM(即时通信)是点对点的电话,那微博就是点对面的广播电台/电视台
比如一个对娱乐圈有浓厚兴趣的人会选择关注赵薇、姚晨,喜欢财经的会选择关注王冉、潘石屹等等,希望在他们的微博上看到原创的故事
与传统的媒体的标准化产品不一样,微博更像是定制化的新闻产品用户,设定好关注的人或主题后,相关的信息会被推送到自己的页面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手机使信息的实时性大大提高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把看到的新鲜事发布到微博上
这大大方便了用户对最新信息的检索
比如我堵在了长安街,半天不动,一查微博,原来奥巴马已经到北京了,正限行呢
“新浪围脖”的特殊之处
第一,强大的内容审核机制
微博的信息发布时效性非常强,运营者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容审核系统来保证用户发布的内容,既能满足中国互联网信息安全规则的需要,又不会使用户产生厌烦心理
得益于之前多年做新闻、博客、BBS的经验,新浪在平衡“实时保证内容符合互联网安全规则”和“保护用户积极性”上做得很到位
这是“围脖”能够在中国生存的基础
第二,名人效应发扬光大
通过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说服社会精英和娱乐明星加入“围脖”,创造一个以影响力吸引名人,再以名人的光芒扩大影响力的良性循环
同时,大量的娱乐明星和社会精英会吸引大量的草根阶层的关注,充实了用户基础
于是短时间内,凭借李开复、姚晨、潘石屹等等知名人士,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用户
这是围脖目前发展的引擎
在这一点上,微博的竞争对手都无法与其相比
例如腾讯的滔滔和MySpace的9911
“围脖”似乎折射出了新浪在这些年的心酸路程
除了博客,新浪这几年的其它产品线做得并不出色,其在新浪空间、新浪朋友和网络游戏上不但没有建树还被竞争对手落下了一大段
终于,在2009年碰上了微博的东风,才制造出了一款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也许可以归结于新浪“太专注做媒体”了
“围脖”的未来发展
事实上,新浪“围脖”的方式代表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微博发展方向
微博是媒体,由新浪这样的媒体“专业户”来做微博是在合适不过的了
对于在其它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市场上没有好产品的新浪来说,名人效应是吸引用户的有效手段
不过对媒体业务的专注也会限制新浪“围脖”在未来的发展
内容审查+精英化虽然适合目前的体制,但也决定了商业模式上不太会有创新
所以在未来,传统的广告收入和运营商分成将会是围脖利润的主要来源
而且,围脖目前的模式可能会在未来带来一定的困难:用户群体较窄
目前看,上“围脖”的不是媒体、电信、互联网从业者就是追星族
因为它的媒体化、娱乐化定位就决定了用户群
如果要让更广泛的群众加入,必须得有新的吸引眼球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如果新浪要想在未来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中占据获得更多收益,只做媒体可能是不够的
(兰天/文来源:通讯世界)
.tomadd_sup_new{background:transparenturl(http://i1.sinaimg.cn/cj/deco/2008/0226/images/fina_mj_003.gif)no-repeatscroll102%-48px;
display:block;}
/*tommend0930*/
.style_t_vb{overflow:hidden;zoom:1;margin-top:25px;text-decoration:none;width:559px;}
.style_t_vba{background:url(http://i2.sinaimg.cn/IT/deco/2009/0930/images/wbicon_cl_002.png)no-repeat;width:105px;padding:10px000;height:15px;text-align:right;line-height:normal;float:right;margin-top:0;margin-left:8px;}
转发此文至微博
//![CDATA[
varsendT={
getHeader:function(){
varg_title=document.getElementById("artibodyTitle").innerHTML;
varre=/[^>]*?font[^
网友评论欢迎发表评论
#comment_t_show1a:link,#comme
返回上页